昭君出塞是公元54年西汉时期的一个故事,是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,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,同西汉结好,曾三次进长安入朝,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。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的故事。那么,昭君出塞的动机是什么呢?以下见分晓。
昭君出塞的故事
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,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。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,结果越来越衰落,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。其中有一个单于,名叫呼韩邪,一直和汉朝交好,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。汉宣帝死后,元帝即位,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,要求同汉朝和亲。元帝同意了,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。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,整天被关在皇宫里,很想出宫,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。管事的大臣很着急。
这时,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。她名叫王嫱(qiáng),又叫昭君,长得十分美丽,又很有见识。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,急忙上报元帝。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,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。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,又高兴又激动。临回匈奴前,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,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,可爱极了,很想将她留下,但已经晚了。
据说元帝回宫后,越想越懊恼,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,怎么会没发现呢?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,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。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?原来宫女进宫时,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,而是由画工画了像,送给皇帝看,来决定是否入选。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给宫女画像,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,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。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,不愿送礼物,所以毛延寿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。
为此,元帝极为恼怒,惩办了毛延寿。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,骑着马,离开了长安。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,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,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。
而昭君促使匈奴后,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,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。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,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。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。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,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,并奉为神仙。昭君墓即青冢。
那么,昭君出塞的动机是什么?
关于昭君出塞的动机其说法不一,有人说王昭君是一位土家族姑娘。她的家乡在秭归香溪,此地历来是“蛮夷”杂居之地,有许多少数民族。而在王昭君身上,从她入宫后不愿巧言佞色,献媚邀宠,自愿和番等行动上,亦处处显出她野性、刚强性格的一面,这在当时受封建束缚较深的汉族女儿来说是不易办到的。此外,从她和番时“靓装”请行,唯恐不被选中这点来说,她是把出嫁匈奴单于作为美事,而非作为降低身份的“下嫁”的。第二种说法是据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,其文说:汉元帝准备以五名宫女踢给前来朝见的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,“昭君入宫数岁,不得见御,积悲怨,乃请掖庭令求行,呼韩邪临辞大会,帝召五女以示之。昭君丰容靓饰,光明汉宫,顾影裴回,竦动左右。帝见大惊,意欲留之,而难于失信,遂与匈奴。”有人根据这段史料,认为“入宫数岁,不得见御,积悲怨”便是她自愿出塞的动机。
因为一个良家女子,迫于封建权威,被选进“掖庭”,听候“见御”,纵使获得百般恩宠,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个玩物。何况“入宫数岁,不得见御”,自然不能没有苦闷和愁思。但是昭君不是抱消极态度和用庸俗方法去对待这种苦闷和愁思的,而是用积极的态度,利用出塞的机会,摆脱这个“黄金的牢笼”。此外,还有线索表明,她出塞的动机,不仅限于狭隘的个人打算,还可能另有比较脱俗的见识。她虽然深居宫中,但对于汉匈两族的关系也不会全无所悉。两族关系的为敌为友,利害得失,在她的思想上不能没有感想和反映。